自主導航是移動機器人實現智能的一個重要標志,在實現機器人導航技術中,SLAM技術成為目前主流的定位技術,行業內領先的服務機器人企業,大多采用了SLAM技術。
SLAM(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),主要用于研究機器人移動的智能化,在完全未知的環境中,配備激光雷達等核心傳感器后,SLAM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構建室內環境地圖,助力機器人實現自主行走。
目前,基于SLAM的定位導航技術,有激光SLAM和視覺SLAM之分,激光SLAM技術相結合的激光定位導航主要是通過對目標物發射激光信號,再根據從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時間差來計算這段距離,然后再發射激光的角度來確定物體和發射器的角度,從而得出物體與發射器的相對位置。
而視覺SLAM定位導航技術包含了攝像機(CCD圖像傳感器)、視頻信號數字化設備、基于DSP的快速信號處理器、計算機及其外設等。而它的的工作原理簡單說來就是對機器人周邊的環境進行光學處理,先用攝像頭進行圖像信息采集,將采集的信息進行壓縮,然后將它反饋到一個由神經網絡和統計學方法構成的學習子系統,再由學習子系統將采集到的圖像信息和機器人的實際位置聯系起來,完成機器人的自主導航定位功能。
激光SLAM和視覺SLAM兩種技術都有其優缺點,激光的缺點毋庸置疑,傳統激光雷達很貴,第二很多方面不大靈活。視覺SLAM對于環境光影的變化或者室內比較昏暗的場景是無法使用的,而激光SLAM導航的精度更能得到有效保障,能更好的適應室內環境。
基于SLAM自主導航技術的開發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,但它是釋放移動機器人導航的關鍵一環。經過近年來的發展,激光SLAM技術相對來說更成熟,目前,基于激光SLAM導航方案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應用空間。尤其是在室內服務機器人上,市面上已有接近成熟的機器人導航方案,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:思嵐科技)在基于SLAM的自主導航整體解決方案上已取得了重大突破,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機器人企業的研發成本。
思嵐科技是最早將激光SLAM用于服務機器人的企業,其推出的機器人定位導航套裝包含360激光掃描測距雷達RPLIDAR及模塊化自主定位導航模塊SLAMWARE,可幫助機器人實現自主構建地圖、實時路徑規劃與自動避開障礙物等功能。
據了解,這套機器人導航套裝有家用版及商用版之分,主要區別在于激光雷達的測距范圍,目前家用版測距范圍為12米,而商用版測距范圍則為25米,廠家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。
針對家庭、辦公等大部分環境,服務機器人的活動范圍有限,定位建圖相對簡單,廠家可以選擇12米的家用版開發套件。而商場、展覽館等大型建筑物,室內面積可達幾萬平方米,內部往往還有長長的走廊,測距范圍為12米的激光雷達無法探測到走廊盡頭,實際建圖結果無法滿足需要,廠家則可選用測距范圍為25米的商用版開發套件。同時,它提供豐富接口,服務機器人企業僅需完成機器人底盤與應用層開發。
如今,基于SLAM的自主導航技術已取得很大改進,自上世紀80年代SLAM提出問題以來,SLAM技術經歷過三代技術更新,第一代SLAM技術基于KALMAN濾波器,只適用于一些點狀地圖;第二代SLAM技術基于粒子濾波器,在大場景的閉環能力比較弱;第三代SLAM技術是基于圖優化的原理,整個理論框架都不一樣,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完全不一樣。而思嵐科技就是基于第三代SLAM技術去做機器人導航的解決方案。
關鍵字:机器人导航技术